跳到主要内容

003 中阿含經 第二誦

第二誦,名小土城。有四品半,五十二經。如表:

品目卷次经名别译
王相應品第一13烏鳥喻經第一
説本經第二佛説古來世時經
14大天捺林經第三
大善見王經第四
15三十喻經第五
轉輪王經第六
16蜱肆經第七大正句王經
長壽王品第二17長壽王本起經第一
18天經第二
八念經第三佛説阿那律八念經
浄不動道經第四
郁伽支羅經第五
娑雞帝三族姓子經第六
19梵天請佛經第七
有勝天經第八
迦絺那經第九
20念身經第十
支離彌梨經第十一
長老上尊睡眠經第十二佛説離睡經
21無刺經第十三
真人經第十四佛説是法非法經
説處經第十五
穢品第三22穢品經第一佛説求欲經
求法經第二
23比丘請經第三佛説受歲經
知法經第四
周那問見經第五
青白蓮華喻經第六
水浄梵志經第七佛説梵志計水浄經
黑比丘經第八
住法經第九
無經第十
因品第四24大因經第一佛説大生義經
念處經第二
25苦陰經第三佛説苦陰經
苦陰經第四佛説苦陰因事經 佛説釋摩男本四子經
增上心經第五
念經第六
26師子吼經第七
優曇婆羅經第八
願經第九
想經第十佛説樂想經
林品第五27林經第一
林經第二
自觀心經第三
自觀心經第四
達梵行經第五佛説漏分布經
阿奴波經第六佛説阿耨颰經
28諸法本經第七佛説諸法本經
優陀羅經第八
蜜丸喻經第九
瞿曇彌經第十佛説瞿曇彌記果經

王相應品第一

(有七經,三萬五千餘字。)

烏鳥喻經第一

(三千一百餘字)

説比丘莫如獺、究暮、鷲、食吐鳥、犲、烏;當如狌狌。

説本經第二

(四千多字)

阿那律説過去因。佛更爲説未來彌勒佛事。(那律説往昔供養辟支佛事。佛説當來彌勒成佛事。)

别譯一種

⑴ 〔 佛説古來世時經〕 

一卷,一千九百餘字。大藏第一册(八二九),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失譯人名。

阿那律説往昔施辟支佛飯報,佛讚歎之。並爲比丘説未來輪王及彌勒成佛事,以衣施彌勒,令轉施衆僧。(與説本經同本。)

大天林經第三

(四千七百餘字)

説往古大天輪王,髮白出家,教子孫亦如是出家,凡八萬四千世;最後王名尼彌,廣行戒善,帝釋請到天上事。並囑阿難轉相繼法,莫令佛種斷。

大善見王經第四

(四千六百餘字)

佛於雙樹將涅槃,阿難請佛: 何不於餘大國涅槃,而在此小城?佛乃爲説往古於拘尸城爲大善見王,修四無量,六返捨身,今如來於此入滅爲第七。

三十喻經第五

(二千三百餘字)

十五日説戒時,比丘衆坐静默,佛爲舍梨子説: 戒德爲嚴飾具,護六根爲守閤人,以正念爲守門將,以自心爲浴池泉,以善知識爲沐浴人,以戒德爲塗香,以慚愧爲衣服,四禪爲床座,正念爲剃師,以喜爲食,法味爲飲,三定(空、無相、無願)爲華鬘,三室(天室、梵室、聖室)爲屋舍,智慧爲守室人,四念處爲租税,四正斷爲四軍,四如意足爲掆舉,止觀爲車,正念爲駕御人,以己心爲高幢,八正爲道路,智慧爲主兵臣,智慧爲大正殿,昇無上智慧高殿,觀己心周正柔軟、歡喜、遠離,四聖種爲宗正卿,正念爲良醫,無礙定爲正御床,以不動心解脱爲珠寶,自觀己心爲身極浄;若成就自觀己心爲身浄者,便能敬事三寶,戒不放逸,布施及定。

轉輪王經第六

(六千三百餘字)

佛告諸比丘:當自然法燈,自歸己法;莫然餘燈,莫歸餘法,便能求學得利,獲福無量。因説往昔堅念、頂生、乃至螺轉輪王事。明增減劫,由善惡業。誡諸比丘: 應如螺轉輪王,謂念處爲自境界,如意足爲壽,戒爲色,禪爲樂,無漏無爲,能降伏魔。

蜱肆經第七

(一萬零三百餘字)

鳩摩羅迦葉以種種喻,斷蜱肆王無後世見;又以種種喻令捨見,捨欲恚痴,乃受三皈,行布施,但不至心,死後僅生叢樹林宫殿中,反不如監布施人,得生四王天。

案此經大同長阿含卷七之弊宿經。唯此經諸喻中最後一喻(猪王鬥虎喻),爲長含所無。又此經蜱肆是王,長含弊宿是婆羅門;而鳩摩羅迦葉即彼童女迦葉也。

别譯一種

⑴ 〔 大正句王經〕 

二卷,六千四百餘字。宋·法賢譯。大藏第一册(八三一),中藏第一輯第九集(線裝第六十五册)。内容與蜱肆經同。

長壽王品第二

(有十五經,四萬四千餘字)

長壽王本起經第一

(九千二百餘字)

爲鬥諍比丘説長壽王及長生太子事。比丘不改過,佛以神足至阿那律等三人住處,見其習行無事而讚之,並爲説修天眼法。

天經第二

(一千七百餘字)

佛爲比丘説自己修行得光明事,凡八行。謂見形色,乃至知曾生此天等。

八念經第三

(一千九百餘字)

阿那律陀作是七念: 道從無欲,非有欲得;及知足、遠離、精勤、正念、定意、智慧,一一對明。佛知其所念,便往讚之,並爲説: 道從不戲、樂不戲、行不戲得,非從戲、樂戲、行戲得,是名八大人念。

别譯一種

⑴ 〔 佛説阿那律八念經〕 

一卷,一千六百多字。大藏第一册(八二五),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後漢·沙門支曜譯。支曜,西域人,以漢靈帝中平二年(公元一八五),於洛陽譯經十部,今僅存五,此其一也。

浄不動道經第四

(一千七百餘字)

説三種浄不動道,三種浄無所有處道,一浄無想道,及説涅槃、聖解脱。

郁伽支羅經第五

(一千二百多字)

佛遊郁伽支羅,在恒水池岸,爲一比丘略説法要: 謂四念處應與三定、四共俱禪並修,亦修四無量心,必得果證。

娑雞帝三族姓子經第六

(三千四百多字)

佛遊娑雞帝,在青林中爲阿那律、難提、金毘羅三年少説離欲法,乃至説授四輩生處記義。

梵天請佛經第七

(三千多字)

佛知梵天邪見,無常計常,往爲説法,並訶魔説,令梵天得正見。

有勝天經第八

(二千五百餘字)

仙餘財主請阿那律飯,問大心無量心義,阿那律爲分别之。並説光天、浄光、徧浄光,差别因果。

迦絺那經第九

(三千七百餘字)

八百比丘並世尊共爲阿那律作衣,佛勅阿那律爲衆説法,從信心出家、持戒、護根、棄蓋、得禪、乃至證六通三明,是名迦絺那法。

念身經第十

(四千二百餘字)

爲諸比丘廣説念身法,成就十八功德。

支離彌梨經第十一

(二千四百餘字)

拘絺羅訶質多羅象子比丘: 不恭敬、不善觀。並爲其親友説種種退失法喻。於後象子果捨戒還俗。

長老上尊睡眠經第十二

(一千一百餘字)

因目連晝眠,佛爲説除睡法,並説究竟梵行法。(除睡法: 誦所持經,爲人説法,思惟經義,兩手摸耳,冷水洗面目及身,出室觀四方,經行、護根、趺坐。以上諸法,一一治之。猶不滅者,當吉祥而卧,心作明想,正念正智,常欲起想。)

别譯一種

⑴ 〔 佛説離睡經〕 

一卷,一千多字。大藏第一册(八三七),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西晉·竺法護譯。

無刺經第十三

(八百餘字)

因諸比丘知聲爲定刺,佛爲更説: 犯戒爲持戒刺,嚴飾爲護根刺,乃至欲恚痴刺;惟阿羅訶離之。

真人經第十四

(一千二百餘字)

佛爲比丘説: 恃貴族出家,恃端正,乃至恃得四禪,四空定而自貴賤他者,爲不真人法。不自貴賤他,爲真人法。

别譯一種

⑴ 〔 佛説是法非法經〕 

一卷,一千三百餘字。大藏第一册(八三七),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後漢·安世高譯。

説恃善生慢爲非法,不慢爲是法。與真人經同本。

説處經第十五

(五千一百餘字)

佛爲阿難説教訶,訓誨年少比丘説處,謂應説五盛陰,内六處,外六處,六識身,更樂,覺想,思愛,六界,緣起,念處,正斷,如意,四禪,四諦,四想,四無量,四無色,四聖種,四果,五熟解脱想,五解脱處,五根,五力,五出要界,七財,七力,七覺,八正。又説頂生法,及頂退法。

穢品第三

(有十經,一萬六千餘字)

穢品經第一

(五千一百餘字)

舍梨子分别内有穢内無穢,各有二種。不知如真者,皆最下賤;知如真者,皆最勝。爲説買銅盤喻。又説盛糞盛食喻。

别譯一種

⑴ 〔 佛説求欲經〕 

一卷,四千一百餘字。大藏第一册(八三九),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西晉·釋法炬譯。與穢品經同本。

求法經第二

(二千二百餘字)

佛説: 比丘宜求法,莫求飲食。又説上中下弟子隨師不隨師功過。舍梨子因即廣明三可毁三可稱法,及説中道斷欲斷貪等。又有中道,謂八正道。

比丘請經第三

(一千五百餘字)

目連説:比丘應請諸尊教我、訶我,莫難於我。及説成就戾語法,與諸善語法者過失、功德。並説照鏡之喻。

别譯一種

⑴ 〔 佛説受歲經〕 

一卷,一千六百餘字。大藏第一册(八四二),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西晉·竺法護譯。與請經同本。

知法經第四

(八百餘字)

周那説比丘知法不知法者,猶貧稱富,及富稱貧。

周那問見經第五

(一千五百餘字)

佛爲周那説漸損法、發心法、對法、昇上法、涅槃法。

青蓮華喻經第六

(七百多字)

佛説: 有法從身滅,有法從口滅,有法但從慧見滅,謂能修身戒心智。如蓮,水生,水長,而不著水。

水浄梵志經第七

(一千二百多字)

佛因水浄梵志,告諸比丘: 有二十一穢汙於心者,必至地獄: 謂邪見,非法欲,惡貪,邪法,貪,恚,睡眠,掉悔,疑惑,瞋纏,不語結,慳,嫉,欺誑,諛諂,無慚,無愧,慢,大慢,憍傲,放逸。若不汙心,必至善處。兼爲梵志説浄洗以善法偈,令梵志悟。

别譯一種

⑴ 〔 佛説梵志計水浄經〕 

一卷,七百餘字。大藏第一册(八四三),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失譯人名。

黑比丘經第八

(一千五百餘字)

因黑比丘喜鬥諍,佛爲説不可愛及可愛法。亦説惡馬良馬喻。

住法經第九

(六百餘字)

佛説: 比丘於善法有退,有住,有增,須自觀知善不善法,求斷,求增,如救頭然。

無經第十

(五百餘字)

舍梨子説浄法衰退及轉增之由。又述斷惡修善,如救頭然之喻。

因品第四

(有十經,二萬五千多字)

大因經第一

(五千四百餘字)

佛爲阿難廣明緣起甚深,又明七識住及二處。於此知如真者,名慧解脱。兼修八解脱者,名俱解脱。

别譯一種

⑴ 〔 佛説大生義經〕 

一卷,二千多字。大藏第一册(八四四),中藏第一輯第九集(線裝第六十六册)。宋·施護譯。

阿難思念緣生法義甚深,問佛,佛爲廣説逆從老死推至識支。與大因經同本。

佛告阿難:「彼緣生法,甚深微妙,難見難了,復難思詧;惟諸聖者,具善巧智,即能分别;非愚痴者之所曉解。何以故?愚痴衆生,此世他世,滅已復生,如時輪廻,皆由不了緣生法故。阿難!當知:諸法皆由因緣展轉相生,是故輪廻不能斷絶。緣生法者,所謂老死;由生爲緣,即有老死。……(廣説乃至由識爲緣,即有名色。如文)此緣生法,即是諸佛根本法,爲諸佛眼。是即諸佛所歸趣處。」(經文)

念處經第二

(三千一百餘字)

説三世諸佛皆斷五蓋,住四念處,修七覺支,而證道。因廣明四念處觀。

苦陰經第三

(二千一百餘字)

因異學亦言知斷欲斷色斷覺;比丘以此白佛,佛爲分别欲味、欲患、欲出要。色、覺亦爾。

别譯一種

⑴ 〔 佛説苦陰經〕 

一卷,二千二百餘字。大藏第一册(八四六),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失譯人名。

苦陰經第四

(二千二百餘字)

釋摩男生染、恚、痴法,佛爲説欲味、欲患;若知如真,不爲所覆,便得無上息。

别譯二種

⑴ 〔 佛説苦陰因事經〕 

一卷,二千二百餘字。大藏第一册(八四九),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西晉·釋法炬譯。

⑵ 〔 佛説釋摩男本四子經〕 

一卷,二千五百餘字。大藏第一册(八四八),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吴·支謙譯。

增上心經第五

(一千四百餘字)

比丘欲得增上心者,當數數念於五相: 一、 念相善相應,二、 觀念惡患,三、 不念念,四、 以思行漸減念,五、 以心修心,受持降伏。

念經第六

(一千五百餘字)

分别諸念作二分: 欲恚害念作一分,無欲恚害念作一分。若生欲恚害念,須不受斷除吐;若生無欲恚害念,須速修習廣布。次應治内心,常住在内,止息一意得定,向法,次法,及至證四禪,斷諸漏。

師子吼經第七

(一千六百餘字)

謂斷一切受,知欲受,戒受,見受,我受,以無明爲本。無明盡者,不復更受此四受。尊信此師,信此法,具戒德,敬同學,乃堪師子吼曰: 此有第一第二三四沙門,此外更無沙門梵志。

優曇婆羅經第八

(五千八百餘字)

實異居士詣異學園,異學欲以一論滅瞿曇,如弄空瓶。佛至其園,爲説苦行穢不穢法,總名不了。亦説正解脱法。異學屈服,但以魔力所持,而不發心。

願經第九

(八百餘字)

因一比丘心願佛與慰勞、共語、説法,得具足戒而不廢禪,成就觀行於空静處;佛乃廣説比丘所應願事。

想經第十

(五百餘字)

謂若計地是神,便不知地;不計地即是神,彼便知地。乃至一切悉皆如是。

别譯一種

⑴ 〔 佛説樂想經〕 

一卷,四百餘字。大藏第一册(八五一),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西晉·竺法護譯。

説外道計一切爲樂,佛不計不樂。與想經同本。

林品第五

(有十經,一萬四千餘字)

林經第一

(一千一百餘字) 料簡四種所住林: 或不得正念等,雖有四事,不應住。或可得正念等,雖乏四事,不應去。或二俱不得,應夜半而去,莫與彼别。或二俱得,應盡命住。

林經第二

(八百餘字)

四料簡與上同,此約得沙門義説。

自觀心經第三

(六百餘字)

料簡止觀得不得,有四句。不得者,方便令得;得者,當求漏盡。

自觀心經第四

(六百餘字)

觀增伺瞋恚乃至惡慧等多少有無;有惡須斷,有善須求漏盡。

達梵行經第五

(一千六百餘字)

知漏,知漏因,知報,知勝如,知盡,知滅道;如是覺、想、欲、業、苦,一一知因,乃至知道,是謂達梵行,能盡一切苦。

别譯一種

⑴ 〔 佛説漏分布經〕 

一卷,二千七百餘字。大藏第一册(八五一),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後漢·安世高譯。

説五陰苦果乃至八正道法。與達梵行經同本。

阿奴波經第六

(二千六百餘字)

佛遊跋耆瘦,在阿奴波跋耆都邑,記提和達多入地獄,並爲阿難説大人根智,善知六種人(前三: 一、得清浄,二、 得衰退,三、 墮獄。後三: 一、 得衰退,二、 得浄,三、 涅槃。)

别譯一種

⑴ 〔 佛説阿耨颰經〕 

一卷,二千五百餘字。大藏第一册(八五三),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東晉·竺曇無蘭譯。

説提婆達斷善根,墮地獄;及説如來大人根相,謂善知諸根。與阿奴波經同本。

諸法本經第七

(四百餘字)

欲爲諸法本,更樂爲和,覺爲來,思想爲有,念爲上主,定爲前,慧爲上,解脱爲真,涅槃爲諸法訖。

别譯一種

⑴ 〔 佛説諸法本經〕 

一卷,二百餘字。大藏第一册(八五五),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吴·支謙譯。

優陀羅經第八

(五百餘字)

説優陀羅不知癰本,雖生非非想處,還墮狸中。比丘應知: 身爲癰,愛爲癰本,六更觸處爲一切漏。(愛謂三愛,即欲、色、無色三界。六更觸,即六根對六塵,謂眼漏視色,乃至意漏知法。)

蜜丸喻經第九

(二千二百餘字)

先爲執杖釋説宗本法,執杖不是不非而去。次爲比丘略説,即入室坐。諸比丘轉問大迦旃延,迦旃延廣説之;然後諸比丘白佛,佛爲印可。阿難問名,佛言: 此法名爲蜜丸喻。

瞿曇彌經第十

(三千三百餘字)

大愛道三求出家,佛三止之;因阿難爲請,乃制八尊師法。後又請求少年比丘禮敬老尼,佛止之,爲説滅正法事。—謂正法千年,以女人出家故,減正法五百年。又説女人不得行五事,謂女人不得作佛、輪王、帝釋、魔王、梵天。

别譯一種

⑴ 〔 佛説瞿曇彌記果經〕 

一卷,二千九百餘字。大正藏第一册(八五六),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劉宋釋慧簡譯。與瞿曇彌經同。